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
骨质疏松症大都是女性绝经后5-10年以内,男性7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所发生的原发性疾病。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所有人的骨质会缓慢流失,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骨质疏松除了会引起腰背疼痛和驼背外,最主要的危害就是会引起骨折,包括胸腰椎体、髋部和前臂远端等的骨折。椎体骨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食欲和肺功能减退、睡眠失调、寿命缩短等。
有一半的髋部骨折病人会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严重的骨折会引起瘫痪,有些更严重骨质疏松,可能仅仅是一个打喷嚏或咳嗽就会发生肋骨骨折。
世界上,已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和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死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一般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
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儿童抓起,青少年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90%以上的骨密度。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从儿童期开始,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3两,碳水化合物6至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二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等,都属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 2.5个标准差就要接受正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