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受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于是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演化规律。气候、物候、病候,是古代养生学的一大内容,“冬病夏治”是保健医疗中一种独特的方法。冬季好发的慢性病及阳虚阴寒内盛的疾患,通过“伏天”的治疗,一般病情好转较快,有的还能根除。但是,冬病夏治也不是万能的,它有一定的适应症,以下数种疾病比较适合该法。
1、慢性支气管炎
这是冬病夏治治疗比较多的疾病。现在这方面经验也比较多,如内服中药,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等方法,既可以单用也可以数项结合起来用。夏天用穴位敷贴法,是因为天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畅通,非常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在阳气的鼓舞下,药物到达偏弱的脏腑,起到温化的作用,使正气得到恢复。
2、胃病
对虚寒性胃痛,效果较好。方法:用吴茱萸10克碾成细粉,加食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再用纱布胶布固定,12个小时换药一次,连续一周。这个方法具有温胃散寒、止痛的功效。此外据介绍,艾条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每次15分钟,每日一次,连用两周,效果也很好。
3、关节痛
对骨关节炎、肩周炎,除了中药汤药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外,可以三伏天打“伏针”效果也很好。其原理是:疏通气血经络,达到“通则不痛”。此外,可以用温经散寒的中药煎汤热敷关节,因为热敷能使局部皮肤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如果再配些药酒外搽,那么效果应该更好。
4、冻疮
在夏天治冻疮,大部分患者在冬季多不再发,非常值得一试,而且方法简便易行。如用姜汁调和白酒,涂抹患处,每次15分钟,10天一疗程。红辣椒去籽切碎泡酒,用其涂搽患处,每日两次,连用一周。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还有很多,如哮喘、腹痛、泄泻、顽痹、阳衰精冷、症瘕痼冷等,但如非专业人员,还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