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的高温天,让中暑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入了伏,避暑工作就刻不容缓了,避暑不只是简单的降温,它有着科学的方法,首先得懂得三个指数。
1、气温指数:研究表明,盛夏的气温每升高1℃,都可能对体弱者或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气温的高低本身就有警示作用。
比如33℃时,人就会有热的感觉,这是防暑降温的起始温度。35℃时,人体赖以散热的辐射、对流、传导形式逐渐减弱或停止,蒸发(出汗)便是最重要乃至惟一的散热方式。因此,此时应及时补足水分及钾、钠、镁等电解质。
37℃,一级警报!此温度下人可能因大量出汗而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38-39℃,二至三级警报!一些人,特别是体质较弱者的心肺会不堪重负,可能出现意外,这时应该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防护。
医学专家认为,当气温升高到38℃,或虽然气温是35℃,但湿度过大时,便是可能发生中暑、心脑血管意外的天气。这种天气状况下,人的皮肤血流量会增加3倍以上,心输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发生率增加1倍,使心脏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
2、中暑指数:有的电台、电视台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同时报告中暑指数。中暑指数分5级,到了第4或第5级,即“易中暑”或“极易中暑”时,人们就该采取相应措施以防中暑了。
3、室温调节最佳指数:室内温度调节是抵御酷暑高温的重要措施。调节到多少为好?根据日本医学专家的研究,最适宜的室内空调温度是:穿西装打领带,最适宜的平均温度为24.4℃;上着短袖衬衣,下着薄面料裙、裤的女子,适宜温度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别。总的来说,最适宜的空调温度为27-28℃,不应低于24℃。此外,室内温度还应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以室内外温差小于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