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高发惹人恼,提前预防最关键(二)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101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上期我们介绍了肺癌的诱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等,以及肺癌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咯血、胸痛、气短。但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临床上一旦症状明显,大多已属晚期,治无良方。早期发现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所以格外重要。

肺癌早期信号有哪些?

1、刺激性咳嗽:肺癌肿块刺激支气管粘膜所致,但其它疾病也会产生咳嗽,容易被忽视。因此,如果是刺激性干咳,经抗炎治疗1—2周仍无改善者,应警惕肺癌。

2、咯血和血痰:常因肺癌组织侵犯支气管粘膜而引起,其待征为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往往血多于痰,色鲜红,有时持续不易控制,肺癌癌肿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咯血。

3、胸痛:早期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部位不定,常被忽视。若癌细胞侵犯胸膜,就会引起尖锐的剧痛,多能引起重视,但这时已是晚期了。

4、反复发热:肺癌引起的发热可分为癌性发热和炎性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经药物治疗后可能会缓解,但反复发作。

另外,如出现杵状指(趾)、突发的皮肤病、面色黝黑、高血钙、不明原因关节痛等,也要进行检查,因为这些是肺癌的肺外表现,也应引起重视。

哪些人群应定期排查肺癌?

肺癌高危人群,即指危险性较高,比较容易患肺癌的人群:

1.长期吸烟者和长期被动吸烟者,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以上者。

2.从事长期接触致癌物如煤烟、石棉、放射线的人群。

3.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4.有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人群。

建议以上人群每半年拍一次胸片。但X光胸片发现早期肺癌的机率只有6.9%左右,故有条件者应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CT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PET-CT等,这些都是早期发现无症状肺癌的最佳手段。

预防肺癌重在病因预防

肺癌预防为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减少与危险因素的接触,。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其中,病因预防是根本。只有远离了肺癌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才能降低肺癌的可能性。预防手段包括不吸烟、戒烟、远离二手烟污染和保持好心情等。同时重视房屋的绿色装修、厨房的抽风设施和科学的烹调方法,注意职业保护、改善空气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