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上周的《非诚勿扰》中,嘉宾和孟非相继谈到了过敏,大诉其苦。黄菡老师也玩笑道,美国人大多对花生过敏,甚至有一对情侣接吻,男的死了,因为女的之前吃了花生。眼下快到春天,不少对花粉、柳絮过敏的朋友又要开始苦恼了。那么过敏真的如此可怕?又到底为什么会过敏呢?
过敏反应又称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称为过敏原。
根据过敏反应的机制和临床特点分为:Ⅰ型,速发型过敏反应;Ⅱ型,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过敏反应,如新生儿溶血、输血反应、甲亢;Ⅲ型,免疫复合物型过敏反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Ⅳ型,迟发型过敏反应,如接触性皮炎、紫外线过敏、移植排斥反应。其中,Ⅰ型是最常见的过敏反应。
Ⅰ型过敏反应主要机理是: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过敏原后,机体并不会产生过敏的症状,而是大量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为IgE)。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从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敏原的致敏状态。如果再次接触到这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便会与其相结合,刺激机体产生和释放多种介质,从而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
Ⅰ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极快;明显的个体差异;治疗及时,一般不留后遗症;有遗传倾向。
一、过敏性休克:过敏原主要有青霉素、血清制品等。
最严重的全身过敏反应,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发病,表现为血压下降、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若抢救不及,可导致死亡。
二、皮肤过敏:过敏原有洁面用品、化妆品、洗衣粉、化纤类衣物、动物皮毛、食物、花粉、螨虫、冷空气等。
1、 荨麻疹(风团、风疹块):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局限性块状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2、 湿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剧烈瘙痒;有明显渗出。
三、消化道过敏:过敏原有鱼、虾、蟹、蛋、奶、花生等食物或某些药物。可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四、呼吸道过敏:过敏原有花粉、尘螨、柳絮、冷空气等。
1、过敏性哮喘:好发于春天花开季节、秋冬寒冷季节,致敏介质作用于支气管上,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广泛小气道狭窄,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严重者窒息死亡。
2、 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流清鼻涕、鼻塞等症状。容易误诊为感冒。
大部分人觉得过敏是小事,不需要治疗,其实不然。很多过敏性疾病会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过敏性鼻炎,可导致鼻窦炎、哮喘等更严重的疾病。同时,某种症状可能只是全身过敏反应的其中一种表现,如服用药物或食物,可以产生皮肤斑疹、肝肾功能紊乱等过敏症状,但患者可能只注意了皮肤过敏的表现,而忽视了更重要的损害。所以,一旦过敏,就需要及时治疗。
一、脱离过敏原:
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避开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过敏原,即使知道也不一定能避免接触。
二、常规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如扑尔敏、息斯敏、敏克、开瑞坦等等,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达到控制症状的目的。但抗组胺药物并不对因治疗,所以过敏仍会反复发作。长期服用可导致耐药性及产生药物副作用。
2、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与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使用激素要注意副作用。
3、非特异性免疫疗法:
采用多种免疫调节剂可促使哮喘患者失衡的免疫功能得以改善或恢复正常,减少呼吸道感染,降低气道反应性,从而也可达到防治哮喘的目的。
4、特异性免疫疗法:
将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特异性变应原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给对此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反复接触,剂量从小到大,浓度由稀到浓,使患者对此种变应原的耐受性增高,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不再诱使过敏性疾病发作或减轻发作程度,此法又称脱敏疗法。脱敏疗法是唯一能针对过敏性疾病病因进行治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