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连续的阴雨天,没有阳光,心情也变得湿漉漉的,学习的重担,工作的劳苦,让我们的情绪更加低落,似乎觉得生活也索然无味。于是就有朋友问:这样下去我是不是要得抑郁症了?这里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抑郁症的常识。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经历着人生的各种起伏,失恋、失业、离婚或者失去亲人等。遇到这些挫折时,我们会很自然地产生相应的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低落、悲伤、痛苦,甚至绝望。我们会觉得对很多事情失去了兴趣,或许还会失眠。但是,这些事件引起的抑郁情绪,是正常、短暂的,而且有助个体的成长。
然而,当抑郁情绪的出现并没有明确和合理的外部原因;或者持续太久,已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时,就需要考虑到抑郁症的可能性了。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抑郁情绪和病理性抑郁(即“抑郁症”)的区别:
1、有无原因:正常人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客观事物为背景的,而抑郁症通常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2、症状:抑郁症往往伴有明显的生物性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如持续性顽固失眠,体重、食欲和性欲下降,全身多处出现难以定位的功能性不适,检查又无异常。
3、变化规律:典型抑郁症有节律性症状特征,表现为晨重夜轻的变化规律。每天清晨时心境特别恶劣,痛苦不堪,至下午3~4点以后,心境逐渐好转,到了傍晚,似乎感到没有毛病了。
4、发作倾向:抑郁症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的基本症状大致相似,有既往史。
5、持续时间:一般人的抑郁情绪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可以缓解,而抑郁症症状常持续存在,甚至不经治疗难以自行缓解,症状还会逐渐加重恶化。
6、严重程度:后者抑郁程度较前者严重,并可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无法适应社会,更有甚者可产生消极自杀言行。
7、家族病史:抑郁症的家族中常有精神病史或类似的情感障碍发作史。
事实上,大多人的抑郁还是只属于一种情绪的表现,而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现在网上有很多抑郁测试和评分,可让测试者分析自己是否存在抑郁症或类似症状。但小编在这里不予举例。因为我们不提倡大家根据那些评判标准对号入座,暗示自己得了“抑郁症”。即使是上述诊断标准,临床医生在使用时也不会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
抑郁就好比“精神感冒”,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那么几次。当我们因为应激事件而导致了抑郁的情绪反应时,应该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加强健康饮食和户外活动,主动调整情绪。如果无法良好调节,并怀疑自己染上了抑郁症时,应该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而不是猜疑、回避或等待,如果真的被诊断出抑郁症,也应该正确面对和治疗,降低危害。
在临床上,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2周,并且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症一生可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反复发作,则归类于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症依据症状数量、类型以及严重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不同程度之间的区分有赖于复杂的临床判断,包括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轻度和中度抑郁通常不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常伴有躯体症状,工作、社交和家务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困难。重度抑郁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多与抑郁心境相协调,此时工作、社交和家务活动几乎不可能。
另外,抑郁症患者中至少有 10 %可出现躁狂发作,此即“双相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