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心脏病高发的黄梅季来了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615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眼下,漫长的黄梅雨季即将来临。高温、湿度大、百物霉烂,在这样的氛围下,极易容易诱发心脏病,且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疾病也乘虚而入。因此,黄梅天将至,我们要未雨绸缪,以最佳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保护我们的健康,给黄梅天一个微笑。

黄梅天易发心绞痛,如何避免?

在又闷又热又湿的黄梅季节,即使健康人也会感到胸闷气短,冠心病病人就更容易发作心绞痛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介绍一下心绞痛的发作机理。冠心病病人在心肌需氧超过冠状动脉供氧时,就会发生心前区或胸骨后的压迫感或紧束感。这种心绞痛常常在提重物或急速赶路时诱发,亦可在情绪激动、饱餐或受寒时诱发。

WHO将心绞痛分成三类:

第一类主要是由于心肌氧耗量增加所致,称为劳力型心绞痛;

第二类发生于静息状态,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后供氧不足所致,称为自发型心绞痛;

第三类是两者混合型,在劳力时或静息时均有发作。

再结合黄梅季的特点,气压较低,氧气稀薄,有如在高山上。此时冠状动脉容易供氧不足,以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心绞痛。

另外,黄梅季空气湿度大,细小的水珠覆盖在人体皮肤表面,“遮”住了毛孔,使得人体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能力下降,也造成了氧供不足。

那么,冠心病病人该如何度过黄梅天呢?

1、首先应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防止过于劳累与情绪激动,这样身体就较容易适应气候的变化。

2、工作与居住环境注意保持通风与干燥,每天早晨做深呼吸或呼吸体操,这样能增加肺活量,避免发生缺氧与闷、热、湿的不适之感。

3、服用必要的中、西药物来防止心绞痛发作,如硝酸甘油等。

关节疼痛、腹泻、霉菌感染容易找上门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一到天气转阴时就会不停地揉着关节处,满眼焦虑地看着天空说:“又要下雨了!”这些人便是关节炎患者。

黄梅季的关节疼痛主要是因空气湿度大引起的,特别是以往就存在着腰肌劳损、扭伤、骨折,或手术切口的人,在梅雨来临时会出现上述部位及关节的酸痛。因此在黄梅季节里要特别要注意防湿保暖。

黄梅天的除了气温特殊外,最大的特点就是食物容易发霉变质,若人一旦吃了变质食物,便会引起各种胃肠道疾病、传染病,甚至中毒。因此,在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烧熟烧透,尽量新鲜,保存时最好放入冰箱。若在常温条件下,食物存放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小时。食品容器、砧板、刀具等也应严格生熟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污染。

另外,引起皮肤癣病的真菌这个季节里异常活跃,皮肤癣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特别容易在脚趾、手掌等部位出现。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向身体其它部位蔓延,变成体癣、股癣、手癣、花斑癣。同时,霉菌还会在人体生长繁殖,引发霉菌性肺炎等疾病。因此,梅雨季节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周围环境的通风干燥,发现霉菌感染要及时治疗。

梅季锻炼正当时

初夏时节,很多人因害怕闷热而放弃了运动。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应该主动地去适应温度变化,提前进行耐热锻炼。耐热锻炼是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以适应更高温度环境。

人体的热耐受能力,与体内一种称为热应激蛋白的分泌量密切相关,而这种热应激蛋白合成的增加,又与受热的程度和受热持续时间相关。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合成就增加,人体对热的耐受能力也随之增强,以后进入高温环境,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

初夏的梅雨季,日平均气温逐渐升高,所以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孩子,由于他们机体调节温度能力较差,如果能提前让身体适应热环境,促进机体散热,就可以让孩子们安然度夏。

不过,要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不然反会弄巧成拙。

黄梅天里,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至7点和傍晚6至7点,而午后因温度高、湿度大,不宜运动。

其次是选择好运动项目,以慢热型、强度相对不大的项目来达到发汗目的为佳,如散步、游泳、打拳、做操等。

要注意的是,剧烈的长时间运动,在黄梅天里最为忌讳。因为剧烈运动会使心跳骤然加快,引起心脏血管突然扩张,加上闷热难当的气候,喘不上气易诱发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