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你的心脏,从科学运动开始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622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黄梅季来咯,火热的夏天还会远么?上期我们讲到,黄梅季闷热的天气条件,容易诱发冠心病人心绞痛发作。其实,普通人此时也会觉得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体散热,体表血管扩张充血,心脏的血供减少,从而出现缺血缺氧反应。所以,胸闷气短其实是心脏不适的信号!而我们在平时就应该对自己的心脏进行保护和锻炼。

心脏病早期的日常征象

心脏之于身体,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如果按一个寿命70岁的人、心脏平均每分钟跳70次计算的话,一个人的一生中,心脏要跳动近26亿次。一旦心脏停止跳动,且通过抢救不能复跳,那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终止了。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

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人们熟知的症状外,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征象:

1、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接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2、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3、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4、上楼、走路稍快、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5、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6、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

7、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8、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9、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10、感冒后轻微劳动也感到心悸、疲乏;

11、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12、左肩痛长期不愈;

13、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

1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15、出现下肢浮肿;

16、妊娠期出现心悸、头晕、气急或浮肿。

如果上述征象中的任意一点,就建议定期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爱运动者心脏更易早衰

在动物界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约100次/分,寿命约1~3年;大型哺乳动物如鲸等,心率约20~30次/分,寿命约40年;而格拉帕哥斯乌龟,心率约6次/分,寿命竟约170年。

不难看出,心跳频率与寿命呈反比,心跳越慢的动物,寿命就越长。不过对人类而言,心跳并非越慢越好,最佳心率应保持在60次/分左右。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使心率保持在理想状态的60次/分?

答案就是科学合理运动。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心脏的小血管扩大、延长、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改善血液中脂质代谢。运动还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脏的代谢功能。此外,还能提高血液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过高,对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很有帮助。

不过,盲目地追求高强度运动也让心脏难以承受,结果适得其反。要保护心脏,我们建议以下一些锻炼方式: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对于参加运动时会引起心绞痛的人来说,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坚持20分钟至1小时,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体状况允许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于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时间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必强求。

3、太极拳:对于高血压病、心脏病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体力较好的患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不必连贯进行。

另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饮食上要做到低盐、低脂,多喝水。

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保护心脏

心脏的保护以及防治方法根据年龄的差异而存在着差别,下面就介绍一下20岁、30岁、40岁、50岁这几个阶段的不同护心方法。

一、20岁重视锻炼,是养成有益心脏的饮食和锻炼习惯的最好时期。

1、每周锻炼5次,每次30分钟。

2、每年体检一次。

3、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低于3.12mmol/L,甘油三酯低于1.6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至少达到1.03mmol/L。

4、血压:120/80mHg以下。

二、30岁重视体重。

30岁年龄的人除了积极锻炼保护心脏外,保持健康的体重对心脏健康非常关键,因为心脏病的发生和肥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另外,体检时最好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三、40岁查C-反应蛋白(CRP)。

美国很多医学研究已经证明高水平的CRP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CRP升高也许并不是引起心脏病和中风的原因,但它可能是征兆。正常的CRP值应低于1mg/L。经常锻炼和保持健康体重是保持健康CRP水平的关键。

四、50岁年龄做运动平板试验。

进入了50岁,就是冠心病的高发年龄段。除了做好上述各条外,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又称跑步机测试。在跑步机上走动或踏步运动时,心脏活动及血压被同步监控。该测试可以检测心脏功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但如果没有心脏病家族史,一般50岁之前没必要进行此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