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中秋 饮食宜有度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928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和国庆节一同来临。在这个人月两团圆的节日里,亲友聚餐、外出游玩必不可少。在欢乐放松的同时,你是否忘记关注身体健康?面对美食、月饼,明知吃多了对身体有害而无意,但你是否还是无法抗拒?中秋节到底能不能做到健康与美味两不误呢?尤其是对于有胃肠疾病的人群。

胃,你好吗?

我们常说自己有胃病,但是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反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的良恶性肿瘤等。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最常见的胃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

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一般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本病常见于成人,饮食不当、病毒和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均可能引发本病。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数患者常无明显症状或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确诊主要依赖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而胃溃疡是我国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有关。大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发作期与缓解期随季节变换、精神紧张、情绪波动、饮食不调或服用与发病有关的药物等因素的变化互相交替出现。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疼痛范围一般较局限,局部有压痛,但是疼痛的部位,并不一定就是溃疡所在的部位。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逐渐消失,再次进餐后疼痛重复出现,如此反复循环。另外可有嗳气、反酸、上腹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

中秋的饮食要点

介绍了胃病常识,让我们再看看中秋饮食要点,怎样才能让美食和健康两不误?

1、节日的餐桌上必定有大鱼大肉,虾类海鲜无数。若是吃得太快,食物咀嚼不够,会使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消化不良。且长假期间,人们往往作息不规律,不是省略了某顿饭,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饮暴食,这样同样会增加肠胃负担。

2、长假期间,人们有了充分的时间可以睡懒觉,所以很多人连早餐也省了。但睡醒后的机体处于十几个小时的空腹状态,假如不进食,夜间分泌的胃液缺乏食物的中和,就易导致胃肠不适。

3、餐后适当休息,避免马上剧烈运动,但也不要马上躺下来,趴睡或瘫在沙发上看电视。睡前避免进食,睡前进食会增加胃的负担,还可能使某些症状恶化,尽量不要在睡前3小时内吃东西。

4、节制烟酒,含酒精的饮料会降低胃粘膜反抗能力,引发胃炎,假如非喝不可,也要避免在空腹时喝。吸烟会刺激胃酸分泌,甚至影响溃疡痊愈。

5、充足睡眠,适当运动,有助于消解压力,缓和情绪,降低肠胃疾病复发的机会。

6、多吃五谷类、不加糖奶类及奶制品、豆浆、蛋、鱼、嫩而无筋的瘦肉、水果、新鲜蔬菜,这些都可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体内毒害物质的排泄过程。

7、要保持痛快的心情,压力、焦虑会让胃酸分泌过多,是诱发胃粘膜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几类人应该慎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月饼内馅多采用植物性原料种子,如核桃仁、杏仁等,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软化血管防止动脉硬化有益。不过,月饼油多、糖多,特别是以蛋黄为馅的月饼胆固醇高,总体讲是高热量食品。所以,月饼并非人人皆宜:

1、胃肠病患者:月饼含糖和脂肪较多,过量食用会加重胃肠负担,可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吃过多月饼,能使促进胃酸分泌,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还可诱发胃出血和穿孔。

2、胆道病患者:患有胆囊炎、胆结石的老人,过量食用月饼,会引起胆囊收缩,胆汁滞留,易致疾病急性发作或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过食月饼后,易致血糖升高,某些人还有昏迷的危险,特别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千万慎食。

4、心血管病患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患者,饱食月饼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致血流减慢,并能加重心脏缺血,甚至诱发心肌梗塞。

5、龋齿患者:尽量少食月饼,吃完后立即刷牙洁齿。

此外老年人和婴幼儿也应少食用月饼。因为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吃月饼可加重脾胃负担。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够健全,且十分娇嫩和脆弱,难以承受过量高糖、高脂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