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失明”,这些“信号”别忽视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1217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上个月月底,东莞一小伙子喝完汽水后,先是发生胀气、呕吐,随后竟失明看不到东西,到医院被确诊为Valsalva视网膜病变;12月8日,苏州一女司机吴某驾驶轿车载着4人前往南京办事,返回途中却因糖尿病突然严重发作,导致双目瞬间失明,后被交警送往医院抢救后才脱险。据卫生部统计,在我国,年均约有45万人失明,几乎每分钟便会出现一例新盲人,近年来因眼疾、外力伤害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疾病所致的失明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哪些眼疾会导致突然失明?

很多眼病会导致失明,特别是那些来势凶猛的瞬间即可让人失明。常见易造成眼睛突然失明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1、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起病前常有危险信号,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遭受精神创伤时,眼前突然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持续几十秒钟或几分钟后又恢复视力。主要的原因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脏病。

2、眼底或玻璃体出血:眼前突然发黑,有烟雾状阴翳浮现,有时能看到黑色或红色物体在眼前飘动。发病的原因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3、急性视神经炎:视力急剧下降,常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一旦发生会突然失明。人体内的一些病灶,如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牙龈炎、中耳炎、流行性感冒、肺炎、糖尿病、脚气病等,都可能造成急性视神经炎的发生。

4、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力突然丧失,眼球运动时无疼痛。此病是营养视神经的小血管发生梗阻、缺血引起视神经局部供血不足,产生梗塞,导致视力缺损。眼底视盘血管病变、血液黏度增加、低血压、眼内压增高均可引起该病症。

5、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头痛、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严重减退至失明。眼睛局部的解剖结构变异,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还有原发性视网膜脱落、外力伤害等原因,均可造成视力突然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视神经萎缩,造成永久性失明。

老年人突然失明的抢救要点

老年人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肾炎、动脉内膜炎等疾病,致使血液在动脉血管中逐渐形成血栓,易引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闭塞导致失明。视网膜中央动脉是保证视网膜营养的主要血管,一旦发生阻塞,就会引起视网膜组织急性缺血,视力突然高度下降,甚至失明。由于这个过程事先难以察觉,因此有上述病症的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盒,以防万一。

发生失明后的30分钟内,取亚硝酸异戊酯药一瓶,放在手掌中掐碎放出气体,往鼻内连续吸入,直至气味消失为止,再取出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另外用手指肚按摩眼球,然后再去医院进行急诊治疗。

突然失明的最佳治疗时间是发病后90分钟内,抢救越及时,恢复的可能性越大。24小时以后再进行治疗,恢复视力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

预防失明,勤于检查

眼病发展到晚期常常给患者的视功能带来严重影响,而且此类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来说,就更应该做好预防措施,来保护眼睛。

1、重视一些相关全身性原发病的治疗和控制。

2、定期做眼科检查。即便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也应该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视力及眼底。比如致盲性眼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期病症并不明显,患者往往误认为是随着年龄增加的视力自然衰退,但视神经细胞一旦被破坏,视力便永久受损,但早期检查眼底可发现该病。

平常可单眼交替看窗棱、门框,以对比两只眼的视物状态,一旦出现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变形等异常视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治疗时机。

3、注意饮食的自我调节。尽量少食脂肪类、糖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一些维生素A。

4、做一些简单的眼部理疗,如:眼部穴位按摩;热敷眼部,增加眼球供血,消除疲劳;转动眼球,锻炼眼部肌肉等。

5、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平时尽量不要在黑屋子里面呆过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感觉用眼疲劳后,可远眺室外、放松休息。

6、经检查后确有问题者不要讳疾忌医,要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提高视力恢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