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火鸡何以成了“激素鸡”,食品安全几时休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1224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虽然这是一个舶来的节日,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东方年轻人把这个节日过得有模有样,一起聚餐庆祝,没有火鸡,咱们就以肯德基、麦当劳代替。但就在12月18日上午,央视曝光了山东一些养鸡场违规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来养殖白羽鸡,专供上海肯德基等快餐企业。面对速生鸡等于激素鸡的铮铮事实,曾经信誓旦旦自证清白的企业理应感到脸红,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如何自保呢?

“速成鸡”怎么成了“激素鸡”?

早在上月,就有媒体报道称肯德基等洋快餐用“速成鸡”作为原料,从雏鸡到成品鸡只需45天。之后,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等多家相关部门,以及肯德基等众多企业纷纷站出来表示澄清,称“速成鸡”并不是打了激素的鸡。

“速成鸡”是隐性白羽肉鸡,这种肉鸡是现代养鸡业使用的“快大型”肉鸡的代表品种,是我国的家禽科技人员几十年精心选种、培育的成果。此类型的肉鸡生长迅速、肉块大,其养殖期短、肉质嫩,便于分割烹饪,在我国养殖量非常大。白羽鸡一般喂养40天左右出栏,平均体重可达5.5斤,保持鸡快速生长的秘诀之一就在于24小时不间断照明,这主要是为了让鸡多吃,吃得越多,鸡就长得越快。

专家称,添加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因此否决了饲养场在饲养过程中使用激素的可能。但18日上午,央视又曝光了山东的一些养鸡场违规使用激素,主要是地塞米松,这些激素类物质能刺激鸡多采食,报道称在喂激素后,鸡在3天~5天就增重1斤。

可见,添加了激素的“速成鸡”的确存在!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为危重疾病的急救用药和各类炎症的治疗,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肥胖、糖尿病、胃溃疡、骨质疏松等病症。我国《兽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

除了添“激素”,还有抗生素

如今饲料已足够精细,为什么养殖户还要给鸡喂食激素呢?央视的此次曝光给我们解答了疑惑。

养殖肉鸡的鸡舍很拥挤,空气质量差,排放气体中高浓度的氨都容易对鸡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损伤,而大量的鸡挤在一起,也容易导致传染疾病高发,因此,为了避免感染,在养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抗生素。

本次曝光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阿莫西宁、氧氟沙星、金刚脘、利巴伟林、地塞米松等18种,大量的抗生素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以致于到养殖后期,越来越多的鸡死亡。为了避免损失,有的养鸡场便设法缩短养殖周期,给鸡喂违禁激素,加快鸡肉增长。

抗生素滥用的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肉类药留超标,对人体器官产生危害,还可能出现人体耐药性、环境污染等多重问题。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肖永红表示,中国一年生产20余万吨抗生素,这其中有将近9.7万吨用于养殖业。动物大量使用抗生素,还会产生超级耐药菌,若这种耐药菌传播给人,将对人类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给鸡等禽畜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药一样,但抗生素的使用必须遵守相关规定,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同时设置停药期,使得肉鸡体内的抗生素自然代谢,降低至符合相关标准后才可出栏宰杀。

少吃是最好的预防

现在的人比较追求鸡肉口感和香味,白羽鸡的食用比例在下降,尤其是江浙沪地区,农贸市场里几乎已经看不到白羽鸡。不过白羽鸡的市场占有率还是在一半以上,一般的快餐店、食堂以及超市在销售的大包鸡脯肉、鸡翅、鸡腿等,大多用的是白羽鸡。

对于加了激素的“速成鸡”,多位受访的签约养殖户称“自己不吃”。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记住一句话或许更有用——“什么都吃,什么都别多吃”。如果不知道食物中有没有安全隐患,少吃就是最安全的策略。

当然,那些以速成鸡为主的洋快餐,应尽量选择不吃。因为它们多以肉为主,热量高、缺少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即使没有不残留激素、抗生素,长期食用也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肥胖等问题。

另外,鸡血、鸡内脏最好也不要吃。因为激素、抗生素等药物都有半衰期,半衰期过后才被代谢。然而吃了激素或抗生素的鸡,在体内药物还未过半衰期时即有被宰杀的可能,因此它的内脏、血液中还是残留了一定量的药物,而鸡肉本身的残留相对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