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口袜口别太紧 小心手脚长冻疮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1231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 近日,连番的强冷空气席卷各地,大街小巷里,不少市民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袖口、袜子口也勒得紧紧的,生怕进冷风,但是千防万防“小红包们”还是争相爬上了手指、脚趾等部位,冷的时候生生的疼,热了又瘙痒难耐。这里小编提醒大家,过紧的勒紧袖口、袜口反而更容易生冻疮,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冻疮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

为什么会生冻疮?

众所周知,冻疮往往是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开始,局部皮肤发红或发紫有肿块,触之冰凉、发痒或刺痛,随后可出现水泡,最后破皮、糜烂或结痂,而且往往会复发,年复一年。

其实冻疮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淤血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手、足、面颊、耳轮及鼻尖等暴露部位。由于长期暴露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组织缺氧、细胞损伤,久而久之血管麻痹扩张引起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出现红肿、灼痛、发痒。严重时血管被冻坏,血液循环受阻,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溃烂、不易愈合。

冻疮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缺乏运动、手足多汗、营养不良、贫血、鞋袜过紧等会造成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的情况,均可加重本病,人体的身体状况与冻疮的发病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同样在寒冷的环境中,有人患冻疮,有人却不患冻疮。

冻疮的典型症状和预防

冻疮易发于冬季,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见于儿童、青年女性或末梢血循环不良者。冻疮所产生的皮损为局限性水肿性紫红斑块或结节,按之褪色,境界清楚,严重时皮损表面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自觉有痒感、肿胀感,瘙痒在受热后加剧,有溃疡者自觉疼痛。气候转暖后自愈。

冻疮的特点在于反复发作,因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平时要经常进行耐寒锻炼,坚持户外活动,可常常搓手、搓脚、搓脸,改善冻疮好发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肌体的耐寒力,以抵御外寒。当天气太冷时,户外的活动时间要短。

此外应该经常换洗鞋袜,以保持干燥、清洁。衣服、鞋袜、手套的大小要合适,不能过紧,使血液循环畅通。手脚的暴露部位可抹些哈蜊油或防冻油,防止皮肤皲裂。

若感到身体冷时,不要喝酒,否则血管扩张,会加速身体热量散失,更容易冻伤;手脚冰冷时,也不要用火烤及热水烫。

冻疮发生后如何护理

一旦发生冻疮,应及时处理,但千万不要用火烘烤或热水浸泡肢体,也不要用雪擦或冷水浸泡。那样会加重局部损伤,尤其是造成小血管破损、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这里小编给大家找了几个治疗冻疮的小偏方。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6、冻疮初起时,用热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数次,可见效。

此外,如果皮肤局部出现水泡,要保留水泡,并到医院就诊;如果冻疮已破溃,就需要在伤口进行局部消毒、用双氧水洗净后,到医院及时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