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春节长假已经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喜庆吉祥的传统节日中,合家团聚、请客送礼、盛宴狂欢是少不了的主项目。连轴转的“肠胃运动会”虽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可能给高尿酸血症人群带来直接反应——痛风急性发作。因此,春节假期要警惕酒宴过多而导致痛风发作。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和(或)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关节炎、痛风肾、痛风石等。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在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
痛风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痛风的常见诱因有: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进食高嘌呤食物、关节损伤、手术、感染等。
痛风起病急骤,患者多在午夜或清晨突感关节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以单侧大脚趾及第1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膝、腕、指、肘。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39℃,有时出现寒战、倦怠、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周症状自然缓解,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
发作间歇期可数月或数年,有的患者终身仅发生1次,但多数患者在1年内复发,每年发作1次或数次。
有的人在耳廓、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发生大小不一的结节,破溃时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这叫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还有的人可出现血尿、肾绞痛、肾炎、肾功能不全,这是痛风引起的肾脏损害,严重时可有急性肾衰竭。
生活中有的痛风患者痛得“发疯”,因为痛风发作时的痛苦让人难以忍受,恨不能用斧头将疼痛的脚趾剁掉,甚至有些患者痛不欲生,产生自杀念头。有位痛风患者在痛风发作时,实在难以忍受大脚趾关节的剧烈疼痛,竟用老虎钳将大脚趾的趾甲拔出,试图以拔脚趾甲之痛替代和缓解痛风带来的痛苦。
因此,在备好缓解痛风发作的药物之外,在春节期间,做好预防工作才能真正避免乐极生悲:
1、饮食控制,尽量避免食用含嘌呤质高的食物。
2、多喝开水,建议每天最少要喝上2000毫升的水,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3、进补要合理,对那些含高核酸的保健品也不可多食,因为核酸的最后分解产物是尿酸。
4、避免过度肥胖,劳逸结合,适当的参加体育活动,不要过分的静卧、静坐。
5、烹调时,油要适量,同时切记少吃油炸食物。
6、食欲不佳时,须注意补充含糖份的饮料,以防止脂肪的代谢加速引起急性痛风发作。
7、避免饮酒,尤其是啤酒,咖啡及茶可适量饮用。
8、勿穿过紧的鞋子,保护关节。
根据各种食物嘌呤含量的不同,可将它们分为3大类:
1、低嘌呤食物。此类食物含嘌呤很少,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以下,包括:
谷类:米、麦、米粉、面条、通心粉、麦片、玉米等;
根茎类:马铃薯、芋头等;
蔬菜类:白菜、苋菜、芥蓝、芹菜、韭菜、韭黄、苦瓜、黄瓜、冬瓜、丝瓜、胡瓜、茄子、胡萝卜、萝卜、青椒、洋葱、番茄、木耳、腌菜等;
此外,各种水果、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动物血、海参、海蜇皮中嘌呤含量极低。
2、中等量嘌呤食物。此类食物每100g中含嘌呤25~150mg,包括:
豆类:绿豆、红豆、四季豆、豌豆、豇豆、豆腐、豆干、豆浆、黄豆、豆芽等;
畜禽类: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
水产类:黑鲳鱼、草鱼、鲤鱼、秋刀鱼、蟮鱼、鳗鱼、乌贼、虾、螃蟹、鲍鱼、鱼翅、鱼丸等;
蔬菜类:菠菜、花椰菜、茼蒿菜、豆苗、芦笋、洋菇、香菇、鲍鱼菇、笋干、金针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干果类:花生、腰果、栗子、莲子、杏仁等。
3、高嘌呤食物。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嘌呤,每100g含嘌呤150~1000mg,高尿酸血症者及痛风患者应减少使用。包括:
畜禽类:肝、肠、肚、肾、脑、胰脏等;
水产类:白鲳鱼、鲢鱼、带鱼、乌鱼、凤尾鱼、沙丁鱼、牡蛎、蛤蜊、蚌蛤、干贝、鱼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