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肾脏健康,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318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人体有两个肾脏,不仅能清除人体代谢所产生的毒素,还具有调节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作用,它还能分泌一些激素,调节人的血压,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肾脏病发病率高,我国约有1亿患者,但多数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是中晚期,这时治疗非常困难,甚至无力进行治疗。一位普通肾衰竭患者一年治疗费用约10万元人民币,肾移植的费用更是高昂,很少能有人坚持治疗或进行肾移植。今年肾脏病日的主题“急性肾损伤的防治”,尽早关爱自己的肾脏,避免亡羊补牢。

肾脏,人体的卫士

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形似蚕豆,新鲜肾呈红褐色,质柔软,表面光滑。肾的大小因人而异,男性的肾略大于女性。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肾的重量虽然不大,但功能很重要,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主要器官之一:

1、生成尿液、排泄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平衡: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废物,绝大部分废物通过肾小球血滤过、肾小管的分泌,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有些化学药品中毒会给肾脏造成损害,就是因为这些化学药品的排除要经过肾脏的缘故。如果肾脏有了病,这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泄受到影响,废物在体内积聚,就会引起各种病症。除此,通过尿的生成,肾脏维持着身体中水的平衡。

2、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对体内的各种离子(电解质)起到调节作用。同时也对体内酸碱平衡进行调节,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当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增多的部分排出去,另外肾脏还能制造氨和马尿酸,以保持和调节酸碱平衡。很多肾脏病人出现酸中毒,就是因为肾脏失去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出现的。

3、内分泌功能:

(1)分泌肾素、前列腺素、激肽,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激肽—缓激肽—前列腺素系统来调节血压。

(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血。

(3)促使维生素D转为活化的维生素D3,调节钙磷代谢。

(4)降解许多内分泌激素,如胰岛素、胃肠激素等,防止代谢紊乱。

(5)肾外激素的靶器官,如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可影响及调节肾脏功能。

肾脏的求救信号

由于肾病的特殊性,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因为没有明显症状而未及时就诊,造成肾脏病早期诊断率很低。其实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痛风、肝炎、肥胖症、红斑狼疮等患者,及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都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若有这些疾病的人,就要注意检查自己的肾脏是否出现问题。

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尿少或无尿、多尿、尿频、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

1、水肿:常出现于眼睑、足踝及背臀部。水肿位置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如平卧时以眼眶周围的软组织最明显,站立或久坐之后可以在内踝处出现凹陷性水肿。

2、高血压:肾脏病人就医时应注意检查血压,若血压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亦应注意检查尿常规,观察血压变化与尿蛋白增减的关系。

3、尿少或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5-20ml)叫少尿,少于100ml叫无尿。此时肾脏已不能从尿液中排出人体的代谢废物和毒素,无法调节水、电解质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应紧急找医生诊治。

4、多尿及夜尿: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称多尿。如果没有饮水过多、没有使用利尿药物、没有患糖尿病、没有垂体系尿崩症等肾脏以外的因素,则多尿是肾小管浓缩功能不全的表现。正常人日夜排尿量有一定规律,日间尿量应多于夜间,夜尿不应多于750ml。若夜尿增多,亦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表现。

5、尿频:尿频是指小便次数多,但每次的尿量却很少。尿急是指憋不住尿,尿痛指排尿时尿道口及小腹胀痛,多见于膀胱炎。

6、血尿: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路混入尿液造成。如出血量多,肉眼便可察觉者称肉眼血尿;出血量少,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发现的称镜下血尿。一般认为肉眼血尿多见于结石、肿瘤等泌尿外科疾病,而镜下血尿多数为肾小球疾病引起。

7、尿中泡沫增多:是尿中出现大量蛋白的表现,此时应做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8、腰痛:阵发性的剧烈腰痛,甚至沿侧腹部向会阴大腿内侧放射,或伴呕吐,称为“肾绞痛”,多见于肾盂结石或输尿管结石。肾小球疾病时多数只有腰部不适、隐痛、或仅感腰酸。

9、其他:如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软乏力、面色苍白、贫血等,应考虑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宜及时做血、尿的有关检查。

你不该有的“伤肾恶习”

第八个世界肾脏日即将来临,今年的主题为“防治急性肾损伤”。近年来,由于药物滥用、环境污染等原因,肾脏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病,指导公众、尤其是肾脏病高危人群如何预防急性肾损伤已日益紧迫。

1、滥用镇痛药:

长期服用或大剂量服用一些消炎镇痛药物,如去痛片、消炎痛、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容易引起肾损害。

肾损害可表现为:乏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出现血尿和无菌性脓尿,并伴有关节痛等症状。有的直接会引起急性肾炎或肾小球坏死等肾病综合征,重者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过量服用某些中草药:

近年临床不断发现,服用某些中草药(包括中成药)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这些药物包括:雷公藤、关木通、牵牛子、苍耳子、罂粟壳、生草乌、使君子、青木香、广防己等。其中雷公藤导致的肾损害最大,其次是关木通。关木通伤肾的原因是含有肾毒性物质马兜铃酸。

3、暴饮暴食:

现代人聚餐机会增多,常会吃下过量的“美味”,摄入的食物最终都会产生废物——尿酸及尿素氮等。这些废物大多经过肾脏排出,饮食无度无疑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4、经常憋尿:

有些人因工作忙而长时间憋尿。尿液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这类感染一旦反复发作,能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患者不仅会出现腰酸背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还可能发展成为急性尿毒症。

5、饮水过少:

如果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携带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临床常见的肾结石、肾积水等都和长时间不喝水密切相关。充分喝水可稀释尿液,保护肾脏,有利于充分排出废物和毒素。

6、过度喝饮料:

软饮料和运动饮料的过度摄取会间接损伤肾。因为这些饮料普遍为高度酸性,饮用后体内酸碱度明显改变。肾脏是调节人体内酸碱度的主要器官,长期过度摄取软饮料及运动饮料,会给肾脏带来负担,增加肾脏损伤的概率。

7、酒后喝浓茶:

有的人认为酒后喝浓茶能解酒,其实这非但无效,还会伤肾。茶叶中的茶碱可以较快地影响肾脏而发挥利尿作用,此时酒精尚未来得及再分解便从肾脏排出,使肾脏受到大量乙醇的刺激,从而损伤肾功能。

8、饮食太咸:

饮食偏咸,尤其是某些零食盐分含量过高,例如吃炸薯片、方便面等会让人不知不觉吸收过量的盐分,导致血压升高,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从而诱发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