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毒性并未增强,谨慎预防莫恐慌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404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3月31日通报,上海市和安徽省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市两名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但并没有H7N9大规模流行的明显迹象,病毒毒性也并没有强于H5N1。公众对于H7N9无需过度恐慌,应适度防护。

来源未确定,暂未发现人感染人现象

据江苏省卫生厅4月2日通报,江苏省确诊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正在全力抢救。此前,上海和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上海两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安徽省滁州市患者韩某正在南京抢救。中疾控专家表示,近期仍有可能发现更多病例。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其中,甲型流感主要是禽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此次人感染的H7N9病毒,是一个新的重配病毒,该病毒的两个基因片段来自禽间H7N9病毒,还有6个内部来源于禽间的H9N2病毒,没有猪的基因片段。但究竟是人感染了禽的病毒,还是禽的病毒经过了突变和基因重组变成了一个人的流感病毒,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

据中国疾控中心报告,根据目前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未发现3例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3例病例的88名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未提示该病毒具有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与漂浮死猪无关

著名感染科专家、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表示:人感染H7N9应与上海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事件无关。从理论上来讲,禽流感大都来自禽类,也不能排除来自猪或者其他动物。

但是,上海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来自浙江,当地并没有发现禽流感,上海感染H7N9死亡病例,则发生在相对距离较远的闵行区。此外,死猪事件中导致猪死亡的病毒是猪圆环病毒,只传染猪不传染人,流感、禽流感病毒会不断变异产生新的亚型,但是与猪圆环病毒无关。

根据农业部兽医局和上海市农委的要求,上海市动物疾控中心4月1日对近期打捞上来的黄浦江上游漂浮死猪抽检的34份留存样品,进行了禽流感通用引物检测,未发现禽流感病毒。

病毒新变型,目前尚无疫苗

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H7N2、H7N3、H7N7、H5N2、H10N7,症状表现各不相同,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结膜炎、甚至死亡。而H7N9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本次3例确诊病例的主要表现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

目前国内外没有此病毒的疫苗。且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目前尚无明确的人传人的任何证明,都是散发的。从目前情况看,所有年龄段对于H7N9病毒都属于易感人群,还没有发现儿童或老人更容易感染的情况。

在这个新型的病毒面前,没有特效药。因此,平时要重预防,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禁食病死家禽、家畜。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