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烤”验,狗狗也烦躁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722      来源:掌握健康

【编者导读】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已在台湾绝迹50年的狂犬病死灰复燃。台当局“农委会”昨日上午召开专家会议,证实三只来自云林古坑、南投鱼池及溪头森林游乐园区的鼬獾死亡样本感染狂犬病。狂犬病一向是国人害怕的疾病,因此关于它的一些错误认识也广为流传。无论如何,炎炎夏季,人体皮肤暴露部位较大,需注意被动物咬抓伤。

狗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组织亲和性,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会从被咬伤部位周围的神经开始,逐渐侵入神经中枢。临床上会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当病程进入最后阶段,病毒可能沿神经走向全身各个器官,如眼、舌、唾液腺、呼吸肌、心脏等,病人最终可能会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整个病程进展急促,从发病到死亡2天到一周不等。

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狂犬病,但敏感程度不一,哺乳类动物最为敏感。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鸡、鸭鹅等也可以发生狂犬病,但疾病的发展过程较慢,通常呈麻痹型。一切冷血动物如鱼、蛙、龟等可以抵抗狂犬病毒的感染。

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习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据统计,人被各种动物咬伤患狂犬病的比例为:被狗咬伤占80.07%,被猫咬伤者占9.25%, 被狼咬伤占0.64%,被狐狸咬伤占0.03%,被农畜咬伤占0.64%。其中狗占的比例最高,所以说,狗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方式:

1、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粘膜侵入神经而发病。这是主要的传染方式。

2、宰杀或剥皮当中不慎刺伤手部感染发病。据统计86例狂犬病人中,被咬伤者78人,宰杀狗剥皮刺伤手感染者8人。

3、经消化道感染。得狂犬病死的动物,被埋入地下,冬天被冻,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将肉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不过,人吃了煮熟的得狂犬病动物的肉后,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 的煮沸处理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

“健康犬”是否传播狂犬病毒?

一项全国性的人类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提到,我国狂犬病高发区观察到的711个病例中,91%的病例是被犬只攻击。按世界卫生组织动物接触分类标准,这些患者中的6.3%仅与动物发生Ⅰ类接触(即触摸或饲养动物,或被动物舔舐完整的皮肤),30.4%为Ⅱ类接触(即造成轻微破损或无出血的轻微擦伤皮肤),63.3%为III类接触(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粘膜污染)。换句话,和动物接触后皮肤的损伤程度越高,狂犬病的发病的可能就越大。

关于健康犬能否传播狂犬病,国际上至少已争论了50多年。在多个研究中发现,外观健康犬的脑组织中约3.7%~17.9% 亦能检测或分离到狂犬病毒。但持不同意见的研究表明,健康犬携带狂犬病毒是不同检测方法所得的不同结果而已。

对健康犬的不同定义会造成不同结论,但世卫组织提出:当犬只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超过70%方能有效控制狂犬病。因此,最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是积极增加犬类的免疫接种率。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狂犬病专家咨询会技术报告称,如果咬人的动物是能够抓住的宠物犬或猫,则应该对动物观察10天,若伤人的犬或猫在暴露发生后至少10天保持健康,就可以终止人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措施。但犬或猫以外的其他哺乳类动物狂犬病的自然史尚不十分清楚,因此10天的观察期不一定适用。较为稳妥的方法依旧是:在动物咬伤以后及时进行暴露后接种。

24小时后还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吗?

狂犬病发病之前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1-3个月,但也有小于1周或多于1年的情况,一般儿童、头面部咬伤、伤口深清创不彻底者潜伏期短,此外,与入侵病毒的数量、毒力及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关。不过,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宣传材料,没有提到“20年潜伏期”的例子,而国内的医学教科书也只提到过偶见潜伏期多于10年的例子。

一旦发生暴露后,不同的损伤程度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Ⅰ类接触,即仅被动物舔舐过完整的皮肤,可以用简单的化学或物理手段处理伤口,清除狂犬病病毒。建议采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

而Ⅱ类及以上的接触(指造成轻微破损但无出血的皮肤损伤,穿透性的皮肤咬伤或抓伤,或动物的唾液直接与黏膜的接触),需要在用同样的方法对伤口清洗15分钟以上后,接种狂犬病疫苗。当判定为Ⅱ级接触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应当立刻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即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狂犬疫苗越早,其效果越好。但即使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只要在疫苗生效前患者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暴露已数日数月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遭暴露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

对接受过暴露前或暴露后有效疫苗的全程接种者,如果一年内再发生较轻的可疑接触感染,可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同时密切观察咬人的犬在10日内是否发病,一旦咬人犬发病,需立即给被咬的人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如果是一年以后再被咬伤,可于当天、第3天各注射一针疫苗即可。对严重咬伤、以前接受过疫苗接种但时间较久,对疫苗的有效性有所怀疑者,则应重新进行全程即5针疫苗的暴露后预防免疫,必要时应包括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