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近日,沈阳一名五岁女童和父母一起到游泳馆游泳。当天回到家后,女童感觉下体开始痒痛。母亲观察发现其外阴道出现了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家长带着孩子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确诊女童患上了细菌性阴道炎。夏天一到,“健康游泳”不容忽视,市民要注意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进入游泳池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尽量选择正规的、保证水质的游泳池。
在炎热的夏季,在游泳池里尽情嬉戏时,担心的不仅仅是抽筋和溺水,还要注意潜伏在水里的病菌,它们可能会让我们染上多种疾病。
1、结膜炎:结膜炎又称红眼病。池中只要有一个人患结膜炎,交叉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一般潜伏期为1~3天,发病时多表现出双眼红肿、结膜充血、流泪、分泌物增多、不敢睁眼等症状。为了防范,要做到不用手揉眼睛、佩戴合适的泳镜、备一瓶氯霉素眼药水。
2、中耳炎及外耳道炎: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会导致中耳炎。人们在游泳时经常出现的耳朵进水、鼻子呛水等情况,就有可能导致中耳炎及外耳道炎,出现耳朵疼痛、瘙痒、流脓等症状。孩子的咽鼓管发育不成熟,较成人粗直,更容易感染中耳炎。因此,患有感冒、鼻塞、鼓膜穿孔的孩子,暂时不宜游泳。对于咽鼓管功能不佳(经常耳鸣或耳闷)的孩子,建议游泳时多浮出水面做些吞咽动作,以帮助中耳腔内与外界气压保持平衡。游泳后要将外耳道内残留的水用干净的棉签拭干。
一旦呛水,不能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子。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手心对准进水一侧耳道,尽量把耳朵堵严实,然后把头歪向同侧,接着迅速把手移开,水就会被吸出来。
3、鼻窦炎:呛水或吸气时鼻内进水,此时分泌物和众多细菌被呛到鼻窦内,容易诱发鼻窦炎。鼻窦炎的症状跟感冒类似,都有头痛、鼻塞、流涕等表现。
如果鼻腔进水,应按住一侧鼻翼,轻轻将水往外擤出,或将头偏向同侧2~3分钟,使鼻腔里的水流出来。游泳后,如果出现了鼻塞、流鼻涕、头痛等症状,可用温盐水洗鼻,方法是:用手掬起一些温盐水,用小拇指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吸水。吸水后头马上向后仰,等水流到口中时,吐出,反复洗几次,再洗另一侧鼻孔。
4、皮炎:为了降低成本,许多游泳馆换水频率低,水质较差,因此游泳之后很容易患上皮炎,表现为发红、皮疹、刺痛、瘙痒、脱皮等现象。
因此要控制每次游泳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小时。因为游泳时间过长,泳池里的漂白粉会使皮肤发干而诱发皮肤瘙痒等问题。每次游泳后需用流动的清水仔细冲洗全身,可以起到预防皮炎的作用。
5、尿道炎:尿道炎也是游泳易感染的疾病之一,一般是泳池消毒不彻底、物品混用引起的。如果感染上尿道炎,往往尿道口会出现局部发红、肿胀,并伴有瘙痒和分泌物等。游完泳后,应先去卫生间小便,并尽快用清水以淋浴的方式将外生殖器清洗干净,以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如果正处在尿路感染期或康复不久,建议暂时不要去游泳,以免引起复发或传染给别人。
6、腹泻:吞入了游泳池里的脏水所致。因为有一定的潜伏期,游泳引起的腹泻不一定会在游泳当天马上出现。所以游泳后需要刷牙、漱口,彻底清洁口腔。
去游泳馆游泳消夏的人越来越多,艾滋病、性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大力宣传使得部分人对作为公共场所的游泳馆游泳颇为警惕。其实,游泳不会使人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
乙肝病毒(HBV)对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强,一般的消毒方法比如高温和医用酒精都杀不死它,但含氯的消毒剂以及常见氧化剂可以破坏其传染性。游泳池所用的水至少经过了氯系消毒剂(主要是次氯酸盐)处理,也有的游泳池是采用臭氧或氯气消毒,经过这样处理的池水通常已不必担心HBV病毒感染。另外,即使游泳池内还有少量活性HBV,在大量水的稀释下,其经由泳者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体内的几率也非常非常低。再退一步说,即便有极其微量的HBV碰巧进入人体,也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打过疫苗的人就更不必担心了),因此,在游泳中感染HBV的可能性接近于0。
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比HBV脆弱很多,在体外存活时间更短,且同样对上述消毒剂敏感,所以也无需担心游泳会感染艾滋病和丙肝。
性传播疾病里较常见的是淋病、梅毒和生殖器疣(主要指尖锐湿疣等疣样病损)。生殖器疣的病原体是人乳头瘤病毒(HPV),主要经性行为、母婴和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共用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感染,但未见在游泳池中经池水感染的报告。
淋病奈瑟菌和梅毒螺旋体对干燥、寒冷、热以及常见消毒剂均敏感,因此只要游泳池和水进行过必要的消毒处理,一般是不必担心经游泳传播的,不过,如果卫生条件不合格,特别是消毒环节不过关,池水也有可能导致淋病或梅毒传播。
游泳池是女性患上妇科炎症的一大“雷区”,女性游泳时如果不注意个人防护,可能会出现生殖系统感染或月经失调等妇科病。
1、有妇科病症状不能游泳:
从女性的生理特点上来说,女性的阴道和外界是相通的,这就为细菌感染提供了可能。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作息时间没规律、抵抗力下降等原因都会诱发妇科炎症。另一方面,游泳池的水虽然是循环消毒,但水却不可能无菌,有的地方消毒不彻底就更没有保障了。因此,如果身体出现了早期妇科炎症如分泌物增多、味道和颜色感觉异常,或正处于炎症治疗期间,绝对不能游泳,否则很容易被水里的细菌感染,反而加重病情。
2、经期前后和排卵期不能游泳:
月经来潮期间,由于分泌物的增加及经血的关系,若进入游泳池,卫生和美观都不适宜。有些妇女或游泳选手会在月经期间选择使用卫生棉条,来避免分泌物的困扰,卫生棉条本身会带给使用者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再加上棉条浸在水中容易受到细菌侵入而感染,造成发炎。而排卵期时,阴道分泌物因准备迎接精子进入,会较为清及稀,抵抗细菌的能力也会较差,若此时进入游泳池游泳,很容易造成阴道感染及发炎。
3、慎用共用物品:
公共游泳池的凳子、马桶、储物柜都是公用的,难免沾上细菌。女性尽量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凳子,换下来的衣服也要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特别是内衣最好裹在外衣里面装好。在游泳过程中也不能大意。
很多女孩会随意坐在游泳池边的地上或台子上,其实池边的地面经常是人们光脚踩来踩去,脚上的霉菌也因此粘在地上,如果坐在上面,很容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所以,要坐在池边的时候,不妨垫上浴巾再坐,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地面。
4、不要在深水位停留过久:
通常深水位的水温较低,水压较大,人体会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神经紧张等,不但不能消除疲劳,抵抗力也会在此时下降,许多细菌也会趁“虚”进入阴道引发阴道炎等妇科疾病,严重的对女性以后怀孕、生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游泳时应尽量避免在深水位待的时间过长。否则有可能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闭经、腹痛等病症。
5、游泳后注意清洁:
游泳后要尽快用清洁水彻底冲洗并擦干身体,以保持皮肤及外阴的清洁。为防止妇科病,回家后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清洗外阴。发现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