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即使在寒冬季节也常常可以看到穿着短裙、丝袜的姑娘们,从小就容易手脚冰凉的小编很好奇难道她们的手脚很“火热”吗?很多人会想手脚冰冷就是因冷的生理反应,加强保暖就好了,但也可能是身体“生病”的反射。
许多人在寒冷季节手脚容易冰凉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糖经过氧化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如心脏衰弱、贫血,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
而中医学上说手脚冰凉是“阳虚”,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冰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运化失常,导致身体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抗寒能力差。
另外女性更易手脚冰凉。因为月经和生育引起的激素变化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导致皮下血管收缩和血液流量减少,从而引发寒症。而且肌肉也能够产生热量,女性比男性肌肉含量少,不易产生热量。热量本来可以随着血液被输送到手脚,但是由于手脚处于肢体末端,在热量送达之前就冷却下来了,而且在全身都感觉寒冷的时候,如果向手脚输送过多的血液,相应地,也就有过多的血液被冷却以后流回心脏,因此心脏就不会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大量的血液,于是手脚的毛细血管就会收缩变细。这样,身体中心所产生的热量就更难输送到手脚,手脚也因此始终处于冰冷状态。
所以要改善手脚冰凉,平时应多吃些性质温热、具有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猪肚、红枣、蜂蜜、桂圆、糯米等;注意保暖,尤其腰部保暖有助于保持全身的温度,有助于心脏发出指令向手脚输送更多的血液和热量;此外,要加强锻炼,避免久坐或久站,睡前用热水泡脚等。
中医学中指出脚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和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连接食物反射区,分别对应于人体五脏六腑。泡脚有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泡脚对手脚冰凉也有缓解作用,而且在晚上9点左右用桔皮泡脚效果最好。
晚上9点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的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日本科学家发现,桔子皮中提取的橙皮甙,添加到饮用水中,可明显改善女性手脚冰凉的现象。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10名患手脚冰凉症的女性饮用橙皮甙水,10名患者饮用纯水。两小时后让她们把双手浸泡在冷水里1分钟,然后检测其血流和温度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喝纯水的一组,40分钟后手的温度仍未恢复,而喝橙皮甙水的一组,只需30至35分钟手就恢复到冷水浸泡之前的温度,指尖的毛细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所以桔皮的作用同样可用于泡脚,经过了干燥之后的桔皮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还可通过热气的作用,趁着肌肤毛孔张开而渗透皮肤内,刺激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滋润肌肤、保暖身体的作用。另外姜汁泡脚也有驱寒、缓解手脚冰凉的作用。
泡脚时需注意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泡到微微出汗最好;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让水浸泡到小腿;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老年人营养不良。
气血运行不畅的女性很多都考虑通过运动或是摄取行气活血的食物进行调节,但应注意不宜盲目进补,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一、忌辛辣
冬季火锅、麻辣烫是很多人的饮食选择,然而在这个季节多吃辛辣的食物,尤其对于北方人来说,不仅不能驱寒,反而会耗伤津液。辣椒、胡椒、芥末、大蒜等辛温香散的调味料可促进血液循环,按理说用来驱寒应该恰到好处,但是辛辣食物对胃肠伤害很大,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体弱手脚冰冷者的脾胃功能一般也不会很好,吃辣椒驱寒犹如拆东墙补西墙,因此并不建议食用。
二、忌肉食
很多人一听说手脚冰凉是因为阳气不足造成的,就会想办法进补,羊肉、狗肉更是被认为是冬季进补的佳品。其实,造成许多人阳气不足的原因往往是脾胃虚弱,即便吃了再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会因为无法吸收使得阳气不易补益,难以送至四肢末端,引起手脚冰凉。所以这类人首先应调理好脾胃再进行温补,但“补”并不是指吃肉,而是要营养均衡。
三、忌节食减肥
很多女性出现手脚冰凉都与冬季减肥有关。节食不仅摄入的能量少,长此以往会导致血虚,出现疲劳、衰弱,从而引起手脚冰冷。
四、忌情绪不畅
当人的情绪出现问题、心理压力过大时,就可能会表现出气虚、血滞的症状,手脚冰凉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虚弱手脚冰冷更为常见。这类女性多伴有心烦、急躁、两胁发胀、痛经等症状,多有情绪不良史。所以首先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神、过度紧张。可以通过加强对四肢的锻炼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冬季手脚冰凉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