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导读】近日中国发生数起“婴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死亡”事件后,不少人认为疫苗“不如不打”。但是接种乙肝疫苗一直被认为是预防乙肝疾病的最有效措施,在中国这样一个“乙肝大国”的危险环境中,你会怎样选择呢?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接种后,在不伤害机体的情况下,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一旦相关的病毒、病菌真的侵入机体,免疫系统便会依据其原有记忆,制造更多的免疫物质来保护机体。
疫苗和药物一样也可能会有副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疫苗接种不会出现过敏等明显副作用,疫苗接种产生的严重伤害事件是罕见的。世界卫生组织《预防接种安全性监测——免疫规划管理人员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指南(第二版)》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1/100万剂次。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儿童期接种某种疫苗,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不得相应的病,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病风险。而且免疫接种的效益已越来越延伸到整个生命过程,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免疫接种可保护人们免受流感、脑膜炎、狂犬病等威胁。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约180个国家和地区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该疫苗,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若超过48小时预防效果降低,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如今近110个国家和地区要求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后只有疫苗产生足量的抗体才有预防作用,而且足量抗体也不是永久性的。注射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只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乙肝发病。对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没有预防作用。
我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指抗体识别抗原决定部位所需要的最低浓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对乙肝病毒就没有免疫力了。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乙肝五项,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主要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因此即使乙肝疫苗接种是全球公认的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
近日不断曝光新生儿疑似接种乙肝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案例,也有疫苗生产商表明疫苗没有问题,很多人开始质疑和疑问:那么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小编也在想如果疫苗真的没有问题,是不是人类自身的机体也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劣而在反生微妙的变化?不过接种乙肝疫苗并非适合所有人,它的接种也有禁忌。
1、对于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剖宫产等;非常生理期:妊娠期、哺乳期等,因自身的体质状况可能易发生偶合事件,建议最好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2、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3、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4、感冒、发热最好暂缓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病愈后可进行接种;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推迟接种或暂时不接种乙肝疫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发育不正常、脑炎后遗症、癫痫病和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此外不要空腹接种疫苗,乙肝疫苗不宜与麻疹疫苗同时接种,有可能降低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如果患者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也就不必接种乙肝疫苗了,无预防和治疗效果。接种后局部皮肤应保持卫生清洁,避免抓破引起局部感染。注射第3针疫苗后的1个月~3个月,应到医院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水平,以判断免疫效果。无应答或低应答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抗-HBs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