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倾城,兴奋剂却添风波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20801 来源:掌握健康 ]

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大逆转,最后50米冲刺快于同项目男子冠军罗切特,个人最好成绩提高5秒,横扫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成为中国泳坛最年轻大满贯……当叶诗文取得这一系列伟大成就时,等待她的不仅仅是赞誉。尤其是当叶诗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预赛中再度轻松拿到第一后,以美联社为首的媒体咄咄逼人发起质疑,这次,16岁的小女孩像她在泳池中那样锋芒反击:“请他们放心,中国人是清白的。”那么兴奋剂究竟为何物呢?

顾名思义,“兴奋剂”能够让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身体、精神情况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这些药物可以为运动员创造更好的成绩提供便利条件。

这一点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古代奥运会上就已经被人发现。当时的运动员尝试饮用各种白兰地或葡萄酒混合饮料,食用蘑菇,以便获得附加的“力量”来战胜对手。

甚至在那个年代,已经有运动员用士的宁一类的生物碱与酒精混合在一起服用,以寻求刺激效果的记载。而在近代,兴奋剂的种类和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其中绝大部分能够起到的都是临时刺激身体爆发出更大能量的作用。

以“兴奋剂”届目前最流行的合成类固醇药物为例,这一类药物包含很多种类和名称,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都是雄性激素的衍生物,服用类似的药物能够明显增强运动员的肌肉力量。

众所周知的是,奥运会上几乎所有比赛项目都需要出色的肌肉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合成类固醇被禁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彻底绝迹的原因。

前美国奥委会运动医学与科学部主任、医学博士罗伯特-沃伊就曾说过: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类固醇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沃伊博士宣称:在所有需要爆发力、耐力和速度的项目中,都有运动员服用雄性合成类固醇。

综上所述,单从药物作用上分析,是否使用兴奋剂几乎能够决定一名球员能否夺得一项关键赛事的冠军,试想所有的竞逐运动员自身基础条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其中一人在比赛时使用了兴奋剂,当然是他获得冠军的几率更高。如此之大的诱惑确实让很多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国家奥组委难以抵挡,而这也是兴奋剂始终没有消亡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