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日有消费者购买了光明乳业“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宝宝杯)后发现,包装上写着“含优质蛋白质、丰富钙质和维生素,针对1至3岁的宝宝”,包装盒底部配料表中则写着含有“复合营养素(乳矿物盐)”等物质。而按照GB25192再制干酪国家标准,乳矿物盐属于新资源食品,是不适用于婴幼儿的一种物质。对此,光明乳业已将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全部回收,并对此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表示歉意。
“宝宝杯”中所含的乳矿物盐,俗称乳钙,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后制成的,多含钙、磷,一般是针对儿童使用的,婴幼儿不在适用范围内。但实际上,并非只有光明的此款产品中含有乳矿物盐,很多针对婴幼儿的食品包装上,关于乳矿物盐的标注让一些业内人士都一头雾水。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及标识,是否真的合乎国家标准?是否安全?是否违规?
科普作家、美国普度大学博士“云无心”说,不能把产品“是否安全”与“是否违反规定”搅在一起“捣糨糊”。就算产品安全,如果企业产品不符合相关国家规定也是违规,对于违规的企业则应追究其相关责任。
虽然此次事件不直接涉及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但也挫伤了消费者购买国产乳制品的信心。回顾过去,篡改生产日期“装嫩”、被查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等一系列的乳制品安全事件。要想重建国产乳业的信心,企业必须时刻完善和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食品安全的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诚信经营的体制;同时,监管部门对产品要做到全链条、无间断的监管,尤其是对奶源质量控制需要严格缜密把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婴幼儿健康十分重要的乳制品行业来说,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该松懈、忽视,以避免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