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即弃,一次性筷子真的安全吗?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0327 来源:掌握健康 ]

上周,演员黄渤在微博上图文并茂地发出一条信息,吐槽自己在饭店吃饭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遭遇。图片显示,一次性筷子泡在水杯中,无色透明的水竟然变成黄色,水面还泛出一层类似油渍的物质。网友纷纷跟帖,一时间一次性筷子、饭盒的话题满天飞。

实际上,饭店提供的一次性碗筷都属于发泡餐具,大家接触最多的材质总共有四种,即透明PP(聚丙烯)、复合PP、白色高填充PP和PS(聚苯乙烯)。只要是合格产品,作为食品餐具是可以使用的,但一些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甚至有不法分子还会用硫磺为其熏蒸漂白,使餐具看起来“白净、光亮”。

既然劣质餐具携带诸多有害成分,很多人因此提出这样的疑问,用开水烫一下碗筷是不是就安全了呢?错!不管是餐前消毒,还是用发泡餐具盛放热菜、汤汁,温度一旦超过70℃,一次性餐具就会变形,并释放出苯乙烯单体。温度越高释放越多,可能损害人体肝肾、影响胎儿发育等。所以,烫一下餐具再用反而会加速有害物质的分解。

那么,要如何识别一次性餐具的优劣呢?

1、大家可挑选商品上标注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字样的产品,安全系数比较高。

2、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辨识,看筷子、饭盒是否光洁;有无杂质、黑点。

如果一次性碗筷存在下列情况之一,那就需要引起警惕了:带有一定的刺鼻气味;用手挤压容易变形;容易被撕碎、弄断;将饭盒折叠后有腊痕;将筷子、饭盒打碎放入水中会下沉;遇到70℃以上的高温或者酸、油会变形;存在渗油渗水现象。

另外,如果你打包饭菜,也应该回家后马上倒出来放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即便饭菜已经凉掉了,饭盒里的有害物质也会慢慢释出,只是没有装热饭菜时那么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