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将继续攀升。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癌症死亡总数将达到300万左右。”癌症已成为中国的头号杀手。
其中肺癌更是成为各恶性肿瘤的老大,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你是否也发现随着对吸烟危害的了解和全国禁烟令的实施,身边吸烟的人相对少了很多,但是为什么肺癌人数反而增加了呢?
除了吸烟会诱发肺癌,空气污染是另一大引起肺癌的原因,频频爆表的PM2.5不仅是环境污染的警报器,更是肺部疾病的预警器。
面对汹涌的癌情,患者、医疗从业人员和医疗费用支付者都在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切都对疾病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 Healthcare,简称PHC)的革命已然来临。
我们知道,传统的治疗方法对相同症状的病人采用同样治疗方式,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并非全部能受益,有些患者完全没有效果,有些则可能会出现副作用。
但个体化医疗并不意味着给每一位个体患者特定的药物,而是治疗将针对在基因构成或疾病分子的性质上具有相似之处的同一群患者,强调在合适的时间对合适的病人群体给予合适的治疗。即使是症状相同的患者,但由于基因不同,个体对特定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据悉,利用基因诊断,医疗将从千篇一律的“大众医疗”的时代,进步到依据个人遗传基因而异的“定制医疗”的时代。作为一种精密科学,个体化医疗对疾病的产生追源溯本,不仅需要发现病因,而且将病因追寻到分子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治疗。在这种研究过程标准化上体现个体差异,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新高度。
鉴于此,浙大一院肺移植及胸部肿瘤科将于7月12日(本周五)14:00在医院门诊2号楼22楼举行“肺癌的个体化与规范化治疗”科普讲座,届时赵琼主任将专门讲到肺癌的个体化与规划化治疗问题,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现场去听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