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大会通过《宽容原则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为“国际宽容日”,又称“国际容忍日”。
容忍,包含宽容、忍耐、理解、尊重,它是一种美德和修养。从心理学角度说,容忍也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宰相肚里能行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就是形容宽容的典型代表。宽容,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自我认知的提升、情感的认同和利益的放弃。
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立场、性格、发展空间的不同,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就容易产生分歧和矛盾。
容忍首先要以尊重差异为前提,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去变得跟自己一样,尊重和接受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尊重的前提下,要注重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助于换位思考和相互体谅,从而更加包容和忍耐。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每日每刻都在宽容着。你一生下来,就宽容了上帝,你没有抱怨上帝必须把你生在一个你所希望的家庭之中;随即,你宽容了父母,因为他们的DNA无法给予你自己理想中的容貌、身躯和天赋;后来,你宽容了老师和学校,因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无法将你培养熏陶成为国家元首或总统;结了婚,你又宽容了自己的配偶,因为在爱的同时,其实也就接纳了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而后你又宽容了自己的子女,因为他们没有达到你所期望的标准和目的。
更多的时间里,你宽容着同事、朋友,甚至每一个与你接触过的陌生人……直到最后,该见上帝的时候,你会彻底宽容了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你自己。
今天既然是国际容忍日,那就让我们一起“容忍”起来,用广阔的胸怀,宽大的气度来为和谐生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