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七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的治疗及血糖的监测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冠,也有很多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很多糖尿病患者是在家中进行胰岛素的自我注射,可由于注射的不规范,引起了不少后患。糖尿病门诊经常会接受到由于胰岛素自我注射的错误而导致皮肤硬结、溃烂等这样那样的并发症。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胰岛素注射方法呢?
注射前的准备:
1、确定吃饭时间,肯定在30-45分钟内吃饭。
2、准备好酒精棉球,注射装置和胰岛素(胰岛素应在30分钟前从冰箱取出恢复常温)。
3、再一次核对胰岛素的剂型。
4、仔细检查胰岛素的外观。
中效、长效胰岛素50/50、70/30或超长效胰岛素均为外观均匀的混悬液,轻轻摇晃后,呈牛奶状。但若出现轻轻摇晃后瓶底有沉淀物、瓶底或液体内有小的块状物体沉淀或悬浮、有一层冰霜样的物体粘附在瓶壁上等情况则不应使用。
注射部位的选择:
常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有:上臂外侧、腹部、大腿外侧、臂部。
以2平方厘米为一个注射区,而每一个注射部位可分为若干个注射区。每次注射,部位都应轮换,而不应在一个注射区连续几次注射。注射的轮换可按照以下原则:
1、选左右对称的部位注射,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待轮完,换另外左右对称的部位;如先选左右上臂,并左右对称轮换注射。等轮完后,换左右腹部。这样可避免因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不同而造成的血糖波动。
2、同一注射部位内注射区的轮换要有规律,以免混淆。
3、不同部位胰岛素吸收由快及慢,依次为:腹部、上臂、大腿、臀部。
4、如果偶尔吃饭时间可能提前,则选腹部注射胰岛素;如果推迟,则选臀部注射。
选好注射部位后,进针角度应控制在30-45度之间,可让药液到达皮下组织而不穿过。
如今注射所用的针头都为一次性针头,要严格执行一次一针头,若一个针头重复使用,会导致感染、针心断在体内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