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餐后血糖的监测

[ 作者:掌握健康 创建时间:20131204 来源:掌握健康 ]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常用方法。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护人员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根据血糖测定的时间点不同又可分为空腹、餐后2小时、睡前、夜间及随机血糖等。

但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医生通常会要求病人每周测几个空腹血糖、几个餐后血糖来观察自己的血糖情况,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是指8小时以上没有进食而测得的血糖值。而吃过早饭,到午饭前胃已排空时的血糖不能视作空腹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同理,晚餐前血糖也不能当作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进餐第一口计时间,进食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

空腹血糖作为一天中血糖变化的起点,与餐后血糖关系密切。空腹血糖对于餐后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的漂移程度具有预测作用。但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监测餐后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状况,另一方面,对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不同种族的糖尿病患者,其高血糖的表现类型不同。调查研究发现,在糖尿病的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大多可以在正常范围。此外,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以米、面为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因而更易出现餐后高血糖。可见,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在血糖监测中具有同等地位。

因此,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意义重大。监测时不能单打一,应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地选择监测时点,即所谓个体化的血糖监测,从而使血糖尽早、持续、稳定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