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是人类的五个感觉之一,它最容易被保护,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现代都市人耳鸣、听力下降和耳聋发病呈增加趋势,发病年龄上也呈现出向低龄化蔓延的倾向。现在,不足10岁的儿童也会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疾病。
大多数年轻人并不从事与噪音亲密接触的“高危”行业,但听力却都出现了显著下滑。导致听力下降的最直接原因便是过度的使用耳机,而这“过度”的衡量标准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声音过大,时间过长。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规定,超过85分贝以上的声音就可以被纳入噪音。可实际上,很多人可以忍受耳机长时间的播放超过90分贝的音乐而浑然不觉。
难道大家听歌都本着自虐的心态吗?当然不是,许多人都喜欢在地铁、公车或者较为嘈杂的环境内听歌,自然而然会将耳机音量调得过大。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环境音量达到65分贝时,被试者会选择将耳机的音量调高到82分贝来获得更好的效果。而当环境音量更高时,这个数字也可能会更高。长此以往,即便是在安静的室内,耳机使用者依然会将音量设定到一个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标准。
更可怕的是,长时间播放过大的音量,并不会带来立刻的痛苦。对于一般人来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耳朵不痛,何必关注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噪声性听力损伤都是由蓄积已久的微小损伤导致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在2005-2006年间,患听力受损的青少年比率要比1988-1995年高出1/3。
其实,不愿放弃耳机,同时要保护自己的耳朵,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并不难,只要经常戴耳机的人掌握60-60-60原则就可,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生活中,街道环境声音为70分贝,正常交谈声音为50分贝。
此外,如果感到任何听力方面的下降或是耳朵的不适,定期的检查也可以帮助受伤的耳朵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为了能在垂暮之年听到爱人在耳边的絮语,为了能再一次听到露水敲打树叶的声音,那么就从现在做起,开始保护我们的第五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