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的办公桌上多了一个透明瓶,里面两只小黑虫活蹦乱跳。这可不是他养的宠物,而是从病人身上取下来的蜱虫,其中一只竟然钻进了某位男士的生殖器里。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四五年前发生在河南、山东等地的蜱虫叮咬致人死亡的新闻。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蜱虫并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新魔鬼。蜱虫体积很小,平时喜欢藏在枯树叶堆、草丛等植物密集的地方。吸血前的蜱虫还没有一粒绿豆大,但吸血后体积会变得如黄豆般大小,且一般喜欢寄生在人体潮湿的地方进行吸血,如腋下、腹股沟等。
蜱虫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较轻微,主要是消炎、止痒、止痛,对症处理。蜱虫“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严重者可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其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危及生命。
每年4-10月是蜱虫流行期,5-7月是流行高峰,外出须做好预防措施。首先,游玩踏青选择有修剪的、会定期管理的草地或野外,尽量少去未开发的野外地区;其次,最好穿浅色长衣长裤,并非浅色不招蜱,而是一旦有蜱虫落到衣物上更易发现。坐之前先用衣物拍扫附近草地,看是否有蜱虫。此外,在衣服和暴露的皮肤上喷洒驱蚊水是简单且有效的防护措施。
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切忌盲目使用拍死虫体和硬拔的手段,这样容易刺激蜱虫在皮表释放更多病毒,也容易使蜱虫口器留在体内,导致感染。最好是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后,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被叮咬过后的两周内,如果出现发烧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本文参考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