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献血日,本次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重点感谢那些通过献血每天拯救生命的献血者。这种无私付出,帮助病人活得更长,生活质量更高,并且对一些复杂的医学和外科操作带来支持,有助于在人为和自然灾害面前更好地抗争。
由于血液成分的保存期短,提高对定期献血的认识极为重要。很多人对献血存在疑惑:献血有什么好处啊?专家说,献血能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特别对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的人来说,通过献血能稀释血液,降低血脂,从而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如红细胞80-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40毫升红细胞死亡,同时,也有相应的红细胞新生,在失血(如献血)后,人的造血功能比正常增加4倍。
那么献了血要多久才能恢复呢?一个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8%,若体重为50千克的人,则血量为4000毫升左右。健康、适龄的献血人员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2小时便可得到补充;蛋白质1-2天内就可完全补足;白细胞、血小板约3天可恢复;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大约在半个月时间内即可恢复。
专家说,一年四季均可献血,献血前后几天,注意增加高蛋白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适当休息,避免熬夜;献血后在采血位置附近稍事休息,不得急起;注意针眼处的清洁卫生,以防感染。现已经步入夏季,某些疾病发病率并未降低,临床用血量甚至有所增加。因此,需要更多热心人士来关注和参与无偿献血。夏季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现象,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使血浓度相对较高,但只要适当补充水分,对全身血量不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