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确定201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旨在呼吁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重视高血压问题。
高血压是常见的老年病,可近几年来,越来越有年轻化的趋势。高血压患者用药不当,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甚至死亡。以下为你介绍高血压患者的一些常见用药误区。
1、擅自加药
老陈是个高血压患者,由于最近血压控制不住,于是擅自把之前用的降压药剂量增加了。“这药吃很长时间了,一直没啥问题,就是最近控制不住了,多用几种药我怕副作用大,就想着多吃一片吧,可是还是控制不住。”
这种擅自加量用药的做法是错误的,不但控制不了血压,还会让副作用翻倍。对于这种高压超过160毫米汞柱的患者来说,一定要联合用药。
至于所担心的多种药物副作用更大,则是误解,反而是一种药物加大剂量,副作用会翻倍,而且超过常规剂量,肝肾代谢压力加大,副作用会更快出现,而且更严重。相反,如果使用多种药物,且都在常规治疗剂量内,副作用是有限的,而且不同药物代谢的渠道不同,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反而会减轻肝肾的压力。
专家表示,每种降压药能达到的降压效果都只有10毫米汞柱左右,所以即使再怎么增加药量,效果却增加不多,血压过高的病人只有联合用药才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2、用药断断续续
王老伯今年做体检发现高压180毫米汞柱。“我自己都不知道,啥感觉都没,咋会是高血压哩?”因为没啥症状,他也没怎么在意,配的降压药记得么吃一下,不记得就不吃。
高血压没症状不代表没危害,只是有人敏感一点,会觉得头晕,有人就不太敏感,自己感觉不到症状,但潜藏的危机是一样,最终会引起心脏、肾脏、脑子等多脏器损害。像王大伯这样吃药的方法也不对,比如他吃的长效降压药,是要吃到10-14天,才能有效地降低血压,结果他断断续续,之前的药等于白吃。
3、擅自减药
高血压病人最不听话的要数控制住血压以后,很多病人擅自减少药量甚至停药,还振振有词:“我今天血压已经120了,明天再吃岂不是降更多?”实际上这是个误解,因为目前的血压是在用药控制以后达到的,这个时候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正处于峰值,一旦停药或者减药,药物的作用就消失了,血压嗖地就又会升上去。
降压药最重要的就是把血压降下来以后保持血压的稳定,如果忽高忽低,可能比不治疗更危险,血管紧张度高,老年人血管收缩扩张过度容易变脆,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更高。特别是吃短效降压药,用药半个小时以后就会见效,可是3个小时以后药物浓度就会降低,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了药物的空白期,血压就会反弹,所以一定要规律用药,不给它反弹的机会,如果可能,尽可能选择长效药物。